建筑震害
2019/11/23 13:48:05

建筑震害
房屋建筑量大面广,是地震中遭受破坏最多的结构,绝大多数人员伤亡是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。房屋建筑结构系统是由各种构件组成,按照承载能力来看,构件可以分为两类:
非承重性构件:亦称非结构性构件,如门厅、窗户、烟囱、阳台、雨蓬、台阶、装修、女儿墙、玻璃幕墙等。这些构件不承重,但是地震破坏有时也伤人,或影响房屋功能。
承重构件:亦称结构性构件,即柱、梁、板(楼板、屋面板)、墙和基础,结构性构件连接组成能承受并传递荷载作用的房屋骨架,是房屋的核心部分。
不同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差异很大。按照抗震性能由好到坏排序的房屋结构类型为:钢结构;剪力墙(抗震墙)结构、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、框架结构;砖砌体(砖混)等砌体结构;底框(底层框架,上层砖混)与内框架(外墙为砖,内部为框架);木结构(包括砖或土坯维护墙);石结构;生土结构(包括土坯房、夯土的干打垒房,土窑洞等);泥砌碎石或片石房。
1.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害
框架结构常见的震害:
    (1)填充墙破坏 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多采用砌体或其他轻质墙板,强度不高、变形能力较差、遭遇地震时易开裂,与梁柱无可靠连接的墙体可能塌落。
 
2008年汶川地震漩口中学食堂填充墙破坏。
(2)梁柱端和接头破坏  梁柱接头及杆端是框架结构的受力薄弱部位,当箍筋不足时,混凝土酥碎剥落、钢筋屈曲。节点破坏则将使体系失稳倒塌。

2008年汶川地震漩口中学食堂各立柱在梁柱接头处破坏。
  (3)立柱破坏  设计不良的柱在轴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将在柱中产生斜裂缝、继而混凝土酥碎、钢筋屈曲,严重者立柱折断,导致房屋毁坏。

2008年汶川地震漩口中学教学楼立柱折断。
  (4)垮塌

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,台北一座框架结构底层垮塌,系立柱尺寸和数目不足,形成软弱层所致。立面刚度不均匀,特别是底层空旷,举架高,形成软弱层,地震时破坏甚至塌平是常见的破坏现象。
2.框架-抗震墙(剪力墙)结构震害
框架-抗震墙(剪力墙)房屋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双体系承重的建筑,侧向刚度大、整体变形小,抗震性能好。

  2008年汶川地震位于Ⅹ度区汉旺的东方汽轮机厂12层框剪结构主楼基本完好。
 
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在神户市一座框剪结构严重破坏,原因是立柱与抗震墙布置不合理,平面刚度分布不均匀,偏心,地震时造成扭转破坏。
 
 
 
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防灾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地震科技展览馆 电脑版
Powered by iw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