冲带,更是强震频发。 
板块构造说证据
①地震活动
全球地震分布集中成带,地震带与大洋中脊、海沟消减带、转换断层、板块接触带高度对应,为板块划分的依据之一;在海沟消减带,地震分布呈斜向大陆的俯冲带;震源机制解得到的主应力方向与洋脊断层性质一致;地震波传播品质因子Q值分布对应板块不同深度岩性性质等。
 

全球地震带与火山活动带,主要沿大洋的洋脊和板块边界分布。 
②古地磁
古地磁的磁极移动路线与板块运动符合;记录洋底板块运动的地磁异常呈条带形对称分布,平行于洋脊,与海底扩张一致。
③地热学
大洋中脊为高热流区;消减带为低热流区,深大洋盆地平均热流低;火山链的分布(如夏威夷火山链)估计出海底扩张速度;洋壳岩层温度与年龄相符。
 
 
威尔逊旋回(循环)
描述岩石圈构造运动和地壳结构形成的假说,试图说明海陆板块结构运动、形成、消亡的全过程。分为几个阶段:
①萌芽阶段。在地幔物质驱动力作用下,陆壳因拉张而开裂形成大陆裂谷,但尚未形成海洋。如东非大裂谷,北美裂谷。以地堑和大断裂为构造特征。
②初始阶段。陆壳继续开裂,上升的岩浆形成狭窄的海湾,局部出现洋壳。如红海、亚丁湾.。
③成熟阶段。新的海底以大洋中脊为中心向两侧不断扩张,大洋迅速扩张,且推动所属板块运动,即大陆漂移。如大西洋形成,将美洲和非洲大陆分离。 
 
.
大西洋洋底地形图,可见大西洋中脊的山岭和转换断层,不断上涌的地幔物质使海底扩张,推动美洲和欧洲、非洲向两侧推移。
 
④衰退阶段。海底扩张中远端不断冷却,厚度和密度变大,在海沟向地幔俯冲沉降,消减进入地幔而消亡。如现今太平洋。.
⑤残余阶段。随着洋壳海域的缩小,终于导致两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,大洋中脊消失,其间仅存残留小型洋壳盆地。如地中海,阿留申群岛。
⑥消亡阶段。海洋消失,大陆相碰,使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强烈变形隆起成山。如喜马拉雅山,阿尔卑斯山脉.。
回流到地幔的物质参与下一个循环,周而复始。
这个假说只是勾画地壳运动的轮廓,实际情况比较复杂,有些区域板块不见得经历所有阶段。
 
 

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4 防灾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地震科技展览馆 电脑版
Powered by iwms